麥門冬[中藥]

麥門冬[中藥]
麥門冬[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麥門冬,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或沿階草Ophiopogon bodinieriLevl.的塊根。麥冬分布於華東、中南及河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浙江、四川、廣西有大量栽培;沿階草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江西、河南、湖北、廣西等地。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功效。常用於肺燥乾咳,肺癰,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

歸肺、胃、心三經。

功效

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主治

用於肺燥乾咳,肺癰,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

相關配伍

1.治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

2.治肺燥咳嗽:麥冬15g,桑白皮15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肺癰涕唾涎沫,吐膿如粥: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桔梗(去蘆頭)五兩,甘草(炙,銼)三分。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青蒿心葉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稍輕者粥飲調下亦得。(《聖濟總錄》麥門冬湯)

4.治虛勞口乾:麥門冬二兩(末),大棗(去核)三十枚。上二味,以蜜一升和,令熟,五升米下蒸之。任性服。(《千金要方》)

5.治骨蒸:麥門冬(去心)一升,小麥二升,枸杞根(切)三升。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煮小麥熟,去滓。分溫日三服。(《外台》引崔氏方)

6.治百日咳:麥門冬、天門冬各15g,百部根9g,瓜蔞仁、橘紅各6g。煎兩次,1-3歲每次分3服,4-6歲每次分2服,7-10歲每次頓服。[《中醫雜誌》1955,(1):50]

7.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麥門冬湯)

8.治瘧傷胃陰,不飢,不飽,不便,潮熱,得食則煩熱愈加,津液不復者:麥冬(連心)五錢,火麻仁四錢,生白芍四錢,何首烏三錢,烏梅肉二錢,知母二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溫病條辨》麥冬麻仁湯)

9.治胃酸缺少:麥冬、石斛、牡荊各6g,糯稻根9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10.治小兒傷寒寒熱,頭痛嘔逆:麥門冬(去心)三分,石膏(研)三分,炙甘草半兩。上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普濟方》壽門冬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煎湯塗;或鮮品搗汁搽。

使用注意

虛寒泄瀉、濕濁中阻、風寒或寒痰咳喘者均禁服。

《本草經集注》:“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蓑。”

《藥性論》:“惡苦芙,畏木耳。”

《品匯精要》:“寒多人不可服。”

《本草經疏》:“虛寒泄瀉、痘瘡虛寒作瀉、產後虛寒泄瀉者,鹹忌之。”

《雷公炮製藥性解》:“忌鯽魚。”

《藥性纂要》:“胃寒而多濕痰者勿用。”

《本經逢原》:“風熱暴咳,鹹非所宜。麻疹咳嗽,不可誤用。”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四川在栽後第2年4月下旬收穫,浙江在第3年或第4年收穫。選晴天挖取麥冬,抖去泥土,切下塊根和鬚根,洗淨泥土,曬乾水氣後,揉搓,再曬,再搓,反覆4-5次,直到去盡鬚根後,乾燥即得。浙江是將洗淨的塊根曬3-5d,放在蘿筐內悶放2-3d,再翻曬3-5d,剪去鬚根,曬乾或鮮用。

二、炮製方法

1.麥門冬:《金匱玉函經》:“微潤,抽去心。”《聖惠方》:“銼碎。”《綱目》:“凡入湯液,以滾水潤濕,少頃,抽去心,或以瓦焙軟。乘熱去心。”《本草述》:“去心捶扁極薄,曬乾,加隔紙焙焦用。”現行,取淨麥門冬用清水浸泡,撈出,潤透,抽去心,洗淨,曬乾;或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或洗淨,潤透,軋扁,乾燥。

2.朱麥門冬:《幼幼集成》:“硃砂拌炒。”取淨麥門冬,噴清水少許,微潤,加硃砂細粉,拌勻,取出晾乾。每麥門冬lOOkg,用硃砂粉2kg。朱拌麥門冬能增強寧心定驚作用。

3.炒麥門冬:《聖惠方》:“微炒。”《醫學從眾錄》:“炒焦。”現行,取淨麥門冬,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炒至脹胖隆起,取出放涼。

4.米炒麥門冬:《幼幼集成》:“去心,糯米拌炒。”《本草從新》:“拌米炒黃。”現行,將米撒入鍋內,待冒煙時,投入淨麥門冬,用文火炒至米呈焦黃色,麥門冬呈黃色或微顯焦斑為度,取出,篩去焦米,放涼。每麥門冬100kg,用米12kg。

5.炙麥門冬:取煉蜜置鍋內,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熱至沸,投入淨麥門冬,用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麥門冬lOOkg,用煉蜜12kg。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朱麥門冬、炒麥門冬、米炒麥門冬、炙麥門冬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形態特徵

麥冬,又名羊韭、馬韭、羊薺、愛韭、禹韭、忍陵、仆壘、隨脂《吳普本草》,羊蓍、禹葭《別錄》,階前草《綱目》,書帶草、秀墩草《群芳譜·藥譜》,沿階草《江西通志》,馬糞草、家邊草、韭葉麥冬《中藥大辭典》,馬鬃草、羊鬍子草《中藥材品種論述》。多年生草本,高12-40cm,鬚根中部或先端常膨大形成肉質小塊根。葉從生;葉柄鞘狀,邊緣有薄膜;葉片窄長線形,基部有多數纖維狀的老葉殘基,葉長15-40cm,寬1.5-4m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綠白色並稍擴大。花葶較葉為短,長7-15cm,總狀花序穗狀,頂生,長3-8cm,小苞片膜質,每苞片腋生1-3朵花;花梗長3-4mm,關節位於中倍以上或近中部;花小,淡紫色,略下垂,花被片6,不展開,披針形,長約5mm,雄蕊6,花葯三角狀披針形;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長約4mm,基部寬闊,略呈圓錐形。漿果球形,直徑5-7mm,早期綠色,成熟後暗藍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沿階草:形態與上種相似,主要區別為:花葶通常稍短於葉或近等長;花被片在花盛開時多少展開;花柱細長,圓柱形,基部不寬闊。

生長環境

麥冬:生於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陰濕處、林下或溪旁,或栽培。分布於華東、中南及河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浙江、四川、廣西有大量栽培。

沿階草:生於海拔600-3400m的山坡、山谷潮濕處、溝邊或林下。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江西、河南、湖北、廣西等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1)麥冬(浙麥冬):塊根紡錘形,長1.5-3.5cm,中部直徑3-7mm。表面土黃色或黃白色,有較深的不規則細縱紋,有時一端有細小中柱外露。質韌,斷面類白色,中央有細小圓形中柱,新鮮時可抽出。氣微香,味微甘、澀,嚼之微有粘性。

川麥冬:塊根較短小,表面乳白色。質較堅硬,香氣小,味淡,少粘性。

(2)沿階草:塊根紡錘形,長0.8-2cm,中部直徑2-4mm。表面有細縱紋。斷面黃白色,中柱細小。味淡。以肥大、淡黃白色、半透明、質柔、嚼之有粘性者為佳。

飲片性狀

麥門冬為扁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5mm,直徑3-7mm。表面黃白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淡黃色。氣微香,味甜微苦。朱麥門冬形如麥門冬,外被硃砂細粉;炒麥門冬形如麥門冬,表面黃白色,或全體膨脹隆起;米炒麥門冬形如麥門冬,表面黃色或略顯焦斑;炙麥門冬形如麥門冬,表面老黃色,氣香,味甜。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耐缺氧的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4.降血糖的作用

5.清除自由基及延緩衰老作用

6.對胃腸運動機能的影響

7.抗菌作用

現代研究

1.治療冠心病

2.治療小兒夏季熱

相關論述

《別錄》:“麥門冬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根,陰乾。”

《本草衍義》:“麥門冬,根上子也。治心肺虛熱,並虛癆客熱,亦可取苗作熟水飲。”

《綱目》:“古人惟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於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曬收之。其子亦可種,但成遲爾。浙中來者甚良。其葉似韭而多縱文且堅韌為異。”

《遊宦紀聞》:“麥冬去心,古法湯泡少時,則易去,今只以銀石銚火上微烙,隨手浙剝,極易為力,又不為湯漬去藥味。”

《三農紀》:“植藝:春采根,植黑沙土,相去三四寸一窠。有草褥之。令土松,每歲以糞水洗三次,或壅餅末,根可大。秋末采之,留珠去須,微蒸曬乾。”

《別錄》:“微寒。”

《品匯精要》:“性平,泄緩,氣厚於味,陽中微陰。臭朽。”

《本經》:“主心腹結氣,腸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別錄》:“(主)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乾燥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

附註

除上述兩種外,湖北麥冬 Liriope spicata(Thunb.)Lour.var. prolifera Y.T.Ma栽培於漢水流域的襄陽、谷城、老河口等縣。由於湖北麥冬栽培年限短,單產高於川杭麥冬,已成商品。

百合目(一)

矮龍血樹
阿爾泰蔥
矮韭
安微貝母
阿爾泰貝母
阿里山胡麻花
阿爾泰獨尾草
矮小山麥冬
矮萱草
暗紫貝母
矮小沿階草
矮菝葜
阿爾泰藜蘆
阿爾泰鬱金香
凹脈菝葜
暗色菝葜
百合目
北韭
寶珠草
白絲草屬
白脈韭
白絲草
白花蔥
白頭韭
寶鐸草
杯花韭
北疆韭
北蔥
寶興百合
百合
斑塊百合
北萱草
貝母屬
白花百合
北黃花菜
百合屬
白背牛尾菜
白背牛尾菝葜
菝葜
豹子花屬
白穗花
菝葜屬
扁柄菝葜
抱莖鹿藥
棒葉沿階草
白花虎眼萬年青
白綠綿棗兒
白穗花屬
豹子花
抱莖菝葜
百部屬
百部
長壽花
蔥蓮屬
垂笑君子蘭
長筒石蒜
蔥蘭
蔥地笑
糙葶韭
長柱韭
草地韭
長葉竹根七
粗根韭
長喙蔥

糙葶北蔥
齒絲山韭
長花天門冬
長蕊萬壽竹
川甘韭
長梗韭
蔥屬
齒被韭
昌都韭
叢生蜘蛛抱蛋
長柄粉條兒菜
川百合
藏百合
粗柄獨尾草
垂花百合
草原頂冰花
叉梗頂冰花
川貝母
粗莖貝母
長管萱草
側金盞花
長梗山麥冬
長葉藜蘆
橙花開口箭
長藥沿階草
長柱鹿藥
長白岩菖蒲
簇葉沿階草
蒼白菝葜
長莖沿階草
長絲沿階草
刺枝菝葜
長梗開口箭
遲花鬱金香
垂蕾鬱金香
長柱開口箭
長葉菝葜
糙柄菝葜
長托菝葜
粗糙菝葜
穿鞘菝葜
長梗藜蘆
齒瓣開口箭
春石斛
單瓣水仙
短葶仙茅
丁香水仙
大葉仙茅
稻草石蒜
短蕊石蒜
短柄粉條兒菜
多葉韭
大百合屬
大花韭
吊蘭屬
吊蘭
大葉吊蘭
單花韭
大花粉條兒菜
對葉蔥
多星韭
大理天門冬
多刺天門冬
大花蜘蛛抱蛋
短葶韭
滇南天門冬
滇韭
短齒韭
多籽蒜
短梗天門冬
短蕊萬壽竹
東北百合
多球頂冰花
大花萬壽竹
東陽貝母
東北玉簪
大理百合
短柱肖菝葜
多花萱草
滇百合
短花柱小百合
大花捲丹
單花百合
多蕊肖菝葜
碟花百合
淡黃花百合
大苞萱草
獨尾草
大花百合
鈍瓣頂冰花
頂冰花屬
滇西豹子花
碟花開口箭
多花沿階草
滇蜀豹子花
鈍葉沿階草
短梗菝葜
大果菝葜
短藥沿階草
單花鬱金香
滇北藜蘆
大沿階草
大花沿階草
大理藜蘆
多斑豹子花
大葉沿階草
大百部
對葉百部
大花蕙蘭
滇金石斛
峨眉開口箭
峨眉貝母
鄂北貝母
二葉鬱金香
二色石豆蘭
鳳尾絲蘭
鳳尾蘭
非洲天門冬
粉條兒菜
粉條兒菜屬
防已葉菝葜
梵淨山菝葜
防己葉菝葜
粉葉沿階草
粉背菝葜
方枝菝葜
富寧菝葜
富寧沿階草
房縣藜蘆
光葉仙茅
廣西石蒜
高山粉條兒菜
各蔥
甘肅天門冬
管絲韭
高山韭
管花蔥
高葶韭
戈壁天門冬
甘肅貝母
高山貝母
光慈姑
甘肅山麥冬
高山頂冰花
高山丫蕊花
光葉菝葜
管花舞鶴草
高大鹿藥
牯嶺藜蘆
廣東沿階草
管花鹿藥
換錦花
黃水仙
黃長筒石蒜
虎皮蘭
虎尾蘭屬
海南龍血樹
海南蜘蛛抱蛋
賀蘭韭
黃花蔥
黃花韭
褐皮韭
合被韭
旱生韭
灰鞘粉條兒菜
灰皮蔥
火蔥
輝韭
胡麻花
禾葉山麥冬
湖北麥冬
黃綠花滇百合
黃花貝母
湖北百合
湖北貝母
黃花萱草
合絲肖菝葜
華肖菝葜
黃花菜
黃花小百合
胡麻花屬
黑鱗頂冰花
湖北菝葜
合蕊菝葜
湖北沿階草
虎眼萬年青
華東菝葜
黑葉菝葜
虎眼萬年青屬
黑果菝葜
灰葉菝葜
合瓣鹿藥
厚葉沿階草
黃窪瓣花
黃花油點草
褐鞘沿階草
黑紫藜蘆
紅果菝葜
厚蕊菝葜
合瓣舞鶴草
黃精葉鉤吻屬
黃精葉鉤吻
江蘇石蒜
君子蘭屬
君子蘭
假管鳶尾蒜
金魚草
韭蓮
金邊龍舌蘭
劍葉龍血樹
金邊虎尾蘭
劍川韭
晶頭
冀韭
九龍盤
韭蔥
具刺非洲天門冬
金頭韭
鹼韭
韭菜
距花萬壽竹
卷丹
嘉蘭屬
金黃花滇百合
嘉蘭
尖被百合
江南貝母
假葉樹
姜狀沿階草
假百合屬
間型沿階草
勁直菝葜
金佛山鹿藥
卷瓣沿階草
劍葉開口箭
尖被藜蘆
尖果窪瓣花
錦葵
假百合
尖葉菝葜
尖葉牛尾菜
假葉樹屬
九蓮燈
寬苞韭
寬葉韭
昆明天門冬
凱氏玉簪
闊葉麥冬
闊葉山麥冬
開瓣百合
闊葉冊麥冬
康定貝母
開口箭
筐條菝葜
寬瓣豹子花
寬葉油點草
寬葉汕點草
開口箭屬
寬葉沿階草
龍頭花屬
鹿蔥
龍舌蘭
龍血樹
龍舌蘭屬
龍血樹屬
卵葉韭
露筍
柳葉韭
藍花韭
流蘇蜘蛛抱蛋
卵葉蜘蛛抱蛋
藍苞蔥
蘆筍
鐮葉韭
連藥沿階草
樓子蔥
類北蔥
鈴蘭
棱葉韭
鈴蘭屬
粒鱗頂冰花
鐮葉頂冰花
林生頂冰花
綠花百合
輪葉貝母
鷺鷥草
鷺鷥草屬
利川貝母
利川開口箭
老鴉瓣
鈴木油點草
菱葉菝葜
藜蘆屬
麗江鹿藥
鹿藥屬
林生沿階草
麗葉沿階草
藜蘆
卵葉扭柄花
鹿藥
芒苞草屬
芒苞草
玫瑰石蒜
馬蓋麻
木里韭
蒙古野韭
蜜囊韭
密齒天門冬
邁氏非洲天門冬
蒙古韭
毛百合
米貝母
玫紅百合
墨江百合
岷江百合
美麗百合
毛梗頂冰花
木根沿階草
綿棗兒屬
美麗豹子花
密剛毛菝葜
密疣菝葜
綿棗兒
蒙自藜蘆
毛牛尾菜
毛穗藜蘆
馬甲菝葜
密刺菝葜
馬尾伸筋
麥門冬
馬錢葉菝葜
毛蕊鬱金香
毛葉藜蘆
南玉帶
檸檬色百合
南川百合
囊瓣頂冰花
南川鷺鷥草
扭柄花屬
南非吊蘭
扭柄花
歐洲百合
帕里韭
攀援天門冬
茖蔥
平貝母
披針葉百合
蒲圻貝母
平滑菝葜
平滑窪瓣花
鋪散沿階草
匍莖沿階草
屏邊沿階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